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一百三十九 木托实心弹 (第1/4页)
火炮的发展其实是个相当缓慢的过程。 真正可以被认为和现代火炮最接近的可以打开花弹的火炮要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轰击炮出现才算完,在此之前,并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可以解决开花弹在长管火炮内的发射问题。 首先膛压就是问题,长管火炮意味着高膛压。 开花弹需要足够的火药来保证威力,但是火药多就意味着外壳薄,外壳薄就会引发膛内爆炸,火炮炸膛,废了。 外壳厚,不会炸膛,但是火药太少,打出去没什么威力,还不如一个铁蛋子。 换言之,在法国轰击炮出现之前,在可靠的引信出现之前,世界上主流的火炮打的都是实心弹。 比如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火炮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火炮弹药都是实心弹和散弹,而非开花弹。 除了长管火炮无法发射之外,开花弹如何引燃如何算定时间爆炸是非常难以确定的。 早期开花弹都要用臼炮和榴弹炮那种短身长大口径的炮来发射,而且是两步点火,先点燃开花弹的引线放入炮口,然后再点燃火炮的发射药,这样来发射开花弹。 但是这其中就有很严重的问题。 万一发射药来不及点燃发射,那么开花弹就有可能在膛内爆炸,引发炸膛,从而直接解决掉一整个炮组的人。 所以早期使用臼炮和榴弹炮的炮组成员在西方被戏称为距离上帝最近的人。 一直到木质引信和木质软托被发明出来之前,开花弹都是极其不稳定的战场杀手,不仅会伤害敌人,还会伤害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