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2 (第3/4页)
多,他们认为雪兰在著作中的一些实例有臆造和谎言的成分在,因为在任何当下的资料文献中都从未见过类似的说法,认为雪后山岚编造了一部,却当做科普介绍来愚弄大众。 第三阵营,人数也众多,但是态度普遍非常强硬,简直是从头到尾否定了这部著作,不仅仅对雪兰指责辱骂,还给她扣了很多顶帽子。 然后这三大阵营就开始吵了起来,简直吵得轰轰烈烈,前所未见。 要知道雪兰只是写了一部科普外国历史的著作而已,但哪怕是说明文,也少不了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倾向性,更何况雪兰是以一种闲话历史的角度来论述的,自然也少不了鲜明的倾向。而且只用几万字来描述一个国家崛起的过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各种认为雪兰不够客观甚至别有居心的评论就冒出来了,甚至用一些比较恶意的角度来故意揣测。 反对者自然不满,大加驳斥,双方你来我往,一开始还是在争论,后来就上升到了政治体制、民主自由、经济政策等宏大的论题上来了,这些也是民国时期华夏人日常就在争论的话题,只是这次争论的格外激烈而已。 许编辑急急忙忙找上门来,对雪兰说:“只是一篇普通的科普而已,咱们发稿前也再三校对,没有什么过分的内容,怎么会吵成这样呢?” 雪兰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天我们老师说了一句话,他说‘历史不需要煽情,真实的历史就足够撼动人心了’,所以并不需要刻意去强调什么,真实就刻在那里,任谁都无法扭曲。那些站出来狂吠的人,无非是是害怕人们触及真实后,会站起来反抗错误的秩序,因而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