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56、献俘 (第5/11页)
帅?” 史从云愣了一下,他其实没有仔细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对于自己影响力,他作保守估计,这是他行事打仗的习惯,想好最坏的情况,则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听王审琦的话,他突然发现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事到如今除了官家,谁还能压制他? 当初赵匡胤陈桥兵变时,除韩通一人反抗到底,满朝文武无一敢反对。 张永德不说,连李重进也立即写信要求进京拜见皇帝,结果被赵匡胤拒绝,最后逼得他造反。而符家早和赵家联姻,所以符家也没任何表示。 即便是最终起兵造反的李筠也不是什么忠君爱国,从他的表现看,更多的是觉得自己当节度使的时候赵匡胤还是个无名小卒,现在居然是他当皇帝,心里十分不平衡,不服气。 史从云现在的战功,威望,影响力绝对超过郭威,赵匡胤。 而且五代这年头,几年换一个皇帝,大家心里没什么忠洁观念,盼的只是有安稳日子过,有安全感,所以赵匡胤篡位其实非常得人心,历史上没有哪次改朝换代是陈桥兵变那么顺滑的,每次都血流成河,唯独陈桥兵变,就一个韩通抵抗了一下。 因为十三年前契丹人才兵入大梁,天下还在分崩离析,大家都对一个七八岁的人当皇帝根本不放心,谁都怕。 人要最基本的首先要安全,然后要吃饱,之后才开始讲仁义道德。后人喜欢用到道德批判的方式去看历史是十分不可取的,历史远比刻板教条的道义复杂残酷太多。 与其说赵匡胤本事通天,不如说是多数人选择赵匡胤。….史从云没想过当皇帝,或许跟他所受的教育有关,他其实很难理解这个时代武将们那种“天子宁有种,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武断看法,他一直觉得天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