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七节 小麦的推广问题 (第1/8页)
正因为刘彻觉得这次的使团,十之八九,大概要被匈奴人吃了。 所以,他在选择使团成员时,尽量的摒弃了汉人。 除了正副使外。 使团的其他成员,全部都是归义的匈奴人,或者逃来中国的乌孙人,以及投降的匈奴战俘。 对外打着的借口也是:俺们中国人不懂西域地理啊。 除了副使是王朝这个熟人外,正使也就是大师兄,刘彻从剩下的九人中,选择了来自北地郡的一个名为张孺的男子。 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此人是外语专家。 他懂得超过四门外语。 包括,匈奴语、羌语、乌孙语以及义渠语。 他的语言才能,或许能让这个使团的命运,发生奇迹也说不定! 就这样,西汉版的取经队,或者说使团组成了。 大鸿胪将会在八月择机将他们送出长城,并且在部分‘友人’的帮助下,穿越河套。 但过了阴山,他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将这个算是插曲的事情搞定。 北国的秋收,就已经来了。 但,近几年来,随着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北方的耕作方式和农业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尤其是关中,到今年为止,种植冬小麦的家庭,已经跟种植粟米的家庭不相上下了。 所以,关中也就出现了一副奇特的景象。 往往一田之隔,就是不同的场景。 这边挥汗如雨,忙着收割,而隔壁的土地上,则是牛哞声声,在耕牛或者挽马的协作下,人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