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六节 赵佗入朝(3) (第1/8页)
“渭桥到了……” 赵佗掀开车帘,有些激动的站起身来,眺望着远方那座横跨渭河的大桥。 “渭桥啊……” 在每一个当年曾经忠于那面秦帝国的黑龙旗的将军贵族而言,渭桥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仅次商君带来的耕战系统以及赢氏王族。 这是因为,这条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大秦帝国的象征。 在秦时,无论是驰道,还是直道,不管是南方的新道,还是北方的回中道,仰或者西南群山中的五尺道。(注1) 所有的一切道路,最终它们的终点站,都在渭桥。 大秦帝国借此,将全国控制于掌下。 当年,赵佗决定独立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烧毁新道关卡,落下巨石,堵塞灵渠,以此阻挡一切来自中国的乱兵或者前来调兵的使者。 另外,这条桥,不仅仅只是一个天下道路交通的终点站那么简单。 在秦军将佐和贵族心中,它还是秦帝国霸权与盛世的象征。 这条自昭王时期,就开始修建的桥梁,见证了整个秦帝国的辉煌与强盛。 白起王翦蒙恬,张仪吕不韦李斯,一位位大秦帝国的名臣将相,都曾经驻足在渭桥之上,对着滔滔渭河,抒发自己的情感。 因此,始皇帝重修渭桥时,就特别下令要求有司部门以‘法天象地’,作为渭桥工程的设计思路。 重新落成后的渭桥,规模扩大了两倍。 从一条只是供咸阳贵族居民出入的桥梁,变成了如今这座,横跨渭河南北,将世界连为一体的交通枢纽。 重新落成后的渭桥,成为了秦帝国的象征之一。 所谓‘渭水贯都,以象天汉(银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