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 (第3/4页)
。 她在日渐积累的相处中逐渐悟到这道理,因点点不漏痕迹的照顾而感动。 于是某次事后夜里,小小蜷缩成一团靠在他怀里,她终于鼓起勇气,在心底千百次排练后问出那句:“不如我们要个孩子吧,蒋成?” 蒋成那时还没养成搂着她睡的习惯。 即便如此,听到这话时瞬间僵直的背脊也分外明显,她察觉到他的意外和悚然。 迟疑良久,他回答说:“我们才多大?生个孩子也没心思带。” “我会带他。” “你身体不好。” “可是……” “舒沅,现在想这些事还太早了。” 他每每话说到这份上,就是不容置喙了。 舒沅了解他的脾气,遂之后几年也没有再提,就那样平静无波地度过了在香港修学的四年。 只是真说起来,其实后来偶尔还是会遗憾,毕竟,她确实曾真的、极热切的期盼过那孩子的到来。 不是不知道生育是痛苦的,对她甚至是危险的,对青春的折损亦是显而易见的,但她那时的要求不过是安全感和家庭的归属感——如果那个孩子在那时到来,她会确信蒋成在一开始就曾抱好和她白头终老的念头,这就够了。 当然。 很多年后,在她读了许多书,见了许多人与事过后,也确实发现自己彼时那些幼稚的想法可笑极了。 事实早无数次向人们证明,一对不够相爱的夫妻,哪怕有再多孩子又怎样呢? 不过是让未来再多许多不快乐的怨侣,多少孩子用一生痊愈童年,或多或少,都来自于被迫肩负家庭的纽带作用。 她自觉还无法成为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