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六一、援建计划 (第1/4页)
一九一九年初,以财政总长梁启超、工商总长张国淦和交通部长曹汝霖为首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民国工商代表团抵达了维也纳。根据李海顿提出的方案,奥匈政府与北洋政府之间初步制定出一项规模庞大的促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投资援建计划。 实际上在民国初年,中国的工商业已经在快速地发展着,特别是在欧战期间,无论是官僚资本,还是民族资本,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好势头。因此,史学界往往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黄金时期”。但这一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英、法、美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不同,而且与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俄国等国也不同,具有鲜明的中国印记。可以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独具一格,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在北洋时期,中国的工商发展具有很强的官僚资本特征,而且还表现在官僚资本的迅速扩张和发展上。在袁世凯时期,以交通系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已经初具规模,交通系早期的代表是梁士诒,他以袁世凯为后台,在支持袁世凯成为大总统期间有功,出任了邮传部总长,后任总统府秘书长兼交通银行总理。 这一时期,交通银行基本是扮演着中央银行的角色,承揽了国家对外借款和发行国债、代理国库的业务,这一时期基本上是交通银行一家独大的时期。在袁世凯死后,梁士饴被当成“帝制余孽”被免去交通总长一职,叶恭绰任交通部总长,他以段祺瑞为后台,与曹汝霖、陆宗舆等人结成一派,被人们称为新交通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