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6 (第2/4页)
过四试,囊括,,等兵书,以及弓马武艺才得中。 偏偏这般过关斩将,好不容易取得的授官规格,却比恩荫出身的要低上数阶。 之后的注授差遣制度,也极不合理——按照文武双全的标准选拔出的佼佼者,在一般情况下,却只安排到地方上从事巡检、县尉,甚至是掌管场务,税收,冶铸等事宜的监当官。如此长期游离于军队之外,只做些寻常小吏也可应对的俗务,又何谈建立军功,成为真正的将帅之才? 在这方面看来,将门子弟享有的最大优势,便是能获得大量的战场实践,外加父兄传授了。 相比之下,若能由文入武,在能通过贡举选拔的前提下,额外学习兵书经史,并修武艺,以成为众人眼中素习韬略,深明大义的‘儒将’和‘智将’的话…… 那不论是出身名誉,还是前程出路,甚至切实行事方面,都要顺畅通达得多。 当然,这也是所有路中,最难走出来的一条。 “总而言之,”陆辞笑眯眯地捏了捏狄青因不知思索着什么、显得一派严肃板着的脸:“我虽看好你的毅力和资质,但就目前看来,你现在还是老老实实地念书吧。” 话虽这么说,见狄青一副明显意动,认真考虑的模样,陆辞也在下定决心,待回京之后,就速速寻一名合适的武人,向狄青传授武艺,以免将最好的时候耽误了。 兵书倒不着急,可以等狄青考完贡举后,再自己研读。 而要说到军旅中,他最熟悉的人…… 陆辞不假思索就敲定了等回去之后,就跟那位颇好说话的齐郎将说说,看能否得其推荐,找个合适人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