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1 (第2/4页)
是这样,看小张的意思,那兔皮袄是挣钱,但我寻思着,他肯定不如咱们挣钱。” 刘大银和李三顺在这边聊着天,说起张水生不如他们挣钱。 他们不知道的是,张水生可比他们挣得多的多。 那五件兔皮袄被张水生以一件二百八十的价格卖了出去,还供不应求。 呢子大衣的进价是一百块钱,张水生用呢子大衣换兔皮袄,一件就挣了一百八十块钱,五件就是九百块钱,顶的上普通人三四年的工资了。 等了几天,张水生实在是等不及了,他给刘大银拍了一封电报,要她加紧时间,赶紧把兔皮袄做出来。 知道刘大银要得急,郭老汉就没收兔皮,而是买的整张的兔皮褥子,免了晾晒褥子的时间。 褥子收好,郭老汉带着两个儿子住到了刘大银家里。 他把刘大银送的两只公鸡又送回来了。 其实兔皮袄并不难做,郭老汉用裁皮刀把褥子裁剪好,他的两个儿子再缝起来。 刘大银在家里无事,和郭老汉的两个儿子一起缝皮衣。 李三顺和李留柱也学着帮忙,可他们真不是干这个的料,针脚有的大,有的小,还歪歪扭扭的。 实在干不了这个活计,父子两个承担起看孩子,做饭的任务。 刘大银私下和李三顺商量好了,人家到家里来做活,不好吃的太简薄,除了早饭,每顿饭都得弄一个菜。 二十件兔皮袄,用了十多天就做好了。 完工的那天,李三顺把那两只公鸡给宰了炖了,招待李家父子。 饭桌上,刘大银拿出从杂志上撕下来的一张纸,指着上面的男人问:“大爷,这个男人身上穿的皮衣,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