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441章 离开养猪,农将不农,国将不国 (第1/4页)
对于农村养猪,江寒有着自己的理解。 首先,这是农村老人平时解除寂寞、处理剩饭剩菜、保障基本生活、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 其次,也有利于平衡猪的价格。 在各地农村散户猪减少、规模化养猪之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经济现象,叫做“猪周期”。 “猪周期”是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rou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rou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rou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rou价上涨。 猪rou价格高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rou价下跌,rou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rou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这是很多经济学家对于“猪周期”的错误理解。 他们认为“猪周期”是农民造成的,其实是大规模的养殖户造成的。 农户散养猪,首先保证的是全家一年的生活,多余的猪才会去卖钱。 也就是说,不管猪价高还是猪价低,农民都会养猪,不会明显增加多少,也不会明显减少多少。 对于农村人来讲,一头猪是养,两头猪也是养。 所以,农村人养猪的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产生大量变化的是大规模的养殖厂。 一方面,猪厂是以赢利为目的,对于价格变化十分敏感。 另一方面,规模化的养殖极易造成流行性的猪病,比如猪蓝耳病,非洲猪瘟等,除生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