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四章 吞噬塑料,白色污染有救了 (第3/8页)
于10μm的微塑料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并到达其他组织,渗透在体内的各个器官。 微塑料进入人体后可以引发各种炎症和细胞损伤,对人体的伤害将是长期而持久的。 如何缓解日益严峻的塑料危机,成为当下极其紧迫的挑战。 自然界中已经有几种能够降解PET的细菌,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只能在特定的酸碱度和温度范围内起效,并且反应速度有限,往往需要数周时间,在降解之前还需要对塑料进行预处理。 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如何制造在低温下能有效运作的酶,从而实现低成本的大规模工业应用。 至于其他几种塑料,一直没能发现能够吞噬的细菌。 所以,威廉姆斯发现了这种能够吞噬多种微塑料的细菌后,才会如此欣喜若狂。 他很明白,如果可以培育此类细菌并将塑料分解为无害的副产品。 这可能是应对全球最紧迫环境危机的最佳解决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内,他带着新成立的微生物实验室,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提取降塑酶的工作中去。 很快,在三清科研人员的群策群力下,很快就找出了细菌体内的三种酶。 第一种酶能对微塑料颗粒进行预处理,使得聚合物分子的化学键之间的结合变得松弛,更容易脱落。 第二种酶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将这些预处理过的塑料聚合物分解成一种中间介质,随后,第三种酶又将该中间物进一步分解成小分子的单体。 这些降解形成的单体其实是一种塑料原料,能被用来制造更多的塑料。 如此一来,废弃的塑料就能很方便地得到循环利用。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