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1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5节 (第2/7页)

高三十五就有了诗兴。”李长安扬了扬手中的信,“太白在信中说你想要从军?”

    高适拱手道:“我的祖父曾任安东都护,我也有从军光耀家业的心思。”

    高适前几年也曾到过边关,只是他家道没落,自己性子又颇为耿直,没能找到出头的机会,过了两年还是悻悻离开了蓟州。

    大唐实在太过看重门第了,高适所处的门第实在有些尴尬,能供的起他读书习武,却没有名声能够让他踏入仕途。

    “既然高三十五想要从军,那我便写信一封寄给陇西节度使哥舒翰,你可愿意跟随哥舒翰?”李长安思索了一下,决定还是让高适跟着哥舒翰历练。

    高适适合仕途,在原本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也多次上谏言言之有物,在安禄山要打到长安城的时候还据理力争希望李隆基能够组织长安城内的百姓抗敌,后来又劝李亨缩短战线让百姓休养生息……当然睿智的李隆基和同样睿智的李亨都没有采纳高适的意见。

    不过即使是被昏君jianian臣打压,高适也熬死了李隆基和李亨,在代宗时期平定了多次叛乱。

    李·扒皮·长安黑心想,能文能武的人才多好用啊,高适既然有这个才华,完全可以一边带兵打仗,一边在空闲时候写几首《赠李二十九》嘛。

    正好她的诗集收藏里面有孟浩然的田园诗、王维的山水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未来还有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正好还缺边塞诗,她看高适就正好能够填补《赠李二十九合集》里面边塞诗的空白。

    “多谢寿安公主。”高适见到事情如此顺利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有了寿安公主的举荐,他从军就能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终于有了能让他一展才华的地方。

    思及此处,高适不禁对李长安露出了感激不尽的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