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节 (第7/8页)
阳要是再发生水灾可以告知都畿道监察使,监察使同意后就能直接开仓放粮了。 改州为郡,将地方两级制度变成地方三级制度,既能减少朝廷财政开支,还能让各地根据自己辖区内情况灵活治理自己辖区。 看上去很完美。 可惜在大唐只实行了十六年,天宝元年改州为郡,至德元年,也就是李亨一登基就又改郡为州了。 这么好的制度怎么就不用了呢? 当然是因为到那时候大唐的公卿王侯们才发现东汉灭亡群雄割据不仅仅是因为王朝末路、帝王昏庸无道了……这个政策最大的问题就是地方自主性太强了,时间一长,地方割据,朝廷根本管不了地方了。 李长安觉得大唐的王侯公卿们真是会装傻啊,安史之乱发生之前,租庸调合适,节度使合适,改州为郡各道监察使权力增大也合适,就连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也合适,满朝文武无一人反对。安史之乱一发生,两税法瞬间就代替了租庸调,郡又改回了州,也知道安禄山是反贼了,甚至还开始想方设法削弱节度使权力了,虽说最后一点想做也没能做成吧。 似乎安史之乱后,满朝公卿就瞬间从瞎子变成了贤才。 不过显然满朝公卿不会是瞎子,瞎子可当不了官,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就没有一个想要在大厦倾倒之前修一修大唐这座屋子呢? 李长安歪歪头,心想也不是没有人想修屋子,只是那些“不识时务的蠢人”都被李林甫和杨国忠陷害了。 就跟颜真卿一样,安史之乱前被杨国忠排挤贬官没人替他说话,说颜真卿是个人才他说得对,等到安史之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