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1节 (第4/6页)
是安禄山也知道阿布思的性子,突厥人可从来都不是什么坐以待毙的好性子,被逼急了,十有八九就会干脆反了大唐,一走了之。 这样自己就能上书朝廷,接着平叛的名义顺利收编阿布思的部落里,突厥部落里的青壮,可各个都是能征善战的好汉子。 也会是他日后谋反时候的中坚力量。 “先上一封奏疏给李隆基,找两个文笔好的读书人写,就说本节度时手下出了这样的反贼本节度是深感不安,立刻便启程镇压叛乱了。”安禄山慢条斯理道。 “再给回纥契丹的那几个部落递个消息。突厥想要返回草原,最着急的人可不是本节度使。” 安禄山喜欢坐收渔翁之利。 阿布思叛乱的消息八百里加急送到了长安城兴庆宫内。 比安禄山的奏疏先到一步的是李长安的慰问信。 李长安每隔数日便会给李隆基寄一封信,这些信有一些李隆基闲着没事的时候会看一看,有一些来不及看便就随手找个地方放着。 遇到李隆基心情好的时候他还会提笔蘸墨回一封信。 倒不是他对李长安有多深的感情,只是李隆基很享受这种父女情深的感觉。 也让天下人知道,他李隆基对自己的孩子多么好。 这些年李隆基时常后悔自己当年太冲动,一气之下一日杀三子,留下了薄恩寡义的名声,他追求像他的先祖太宗皇帝那样的美名,对此耿耿于怀许多年。 分明太宗皇帝也杀过造反的儿子,为何天下人不说太宗皇帝薄恩寡义呢。 思来想去,李隆基觉得是因为太宗皇帝对高宗皇帝父子情深的事迹太多才掩盖了太宗皇帝也曾经杀过造反儿子的事实。 只是让李隆基对李亨表示父子情深,实在是有些太难为他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