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12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9节 (第6/7页)

,北方也。”

    朔方就位于大唐的北侧,北侧紧挨着回纥,西侧是河西各镇,西南方则是陇右,距离吐蕃并不远。

    开元九年大唐置朔方节度使,领单于大都护府,夏、盐、绥、银、丰、胜六州,定远、丰安二军,在大唐的时节度使中,朔方节度使手下的兵力也是最充足的一个。

    王忠嗣便是如今的朔方节度使,他原名王训,是王海宾之子,王海宾在开元二年抵御吐蕃一战中战死,当时李隆基接见了战死将领的遗孤,王训才九岁,见到李隆基便伏地大哭。

    李隆基感慨“这是相当于霍去病的遗孤啊,等日后你长大,朕一定拜你为将”,于是便将王忠嗣收养在宫中,当作义子抚养长大。

    王忠嗣长大以后果然也没有辜负李隆基的信任,南征北战,成为了如今大唐首屈一指的名将,身兼两镇节度使,坐镇朔方。

    “将军,朝廷又派人来询问战况了。”

    帐篷被撩开,一股冷风伴着哥舒翰一同进入了大帐。

    如今才十月中,朔方便已经很冷了,骑着马寒风便像刀锋一般往脸上刮,帐篷已经挂上了隔风挡寒的羊皮帘子。

    哥舒翰在前两年新城之战中立下大功,又在今岁吐蕃趁着秋收入侵大唐时候带领一支军队反抗,身先士卒在前冲锋,手持半段枪所向披靡,大败吐蕃,王忠嗣十分赏识他,便将他提拔成了自己的裨将。

    “你告诉来使,此战焦灼,入冬我军行军不便,今岁无法尽克敌军。”王忠嗣从行案后抬起头,沉着道。

    王忠嗣虽是武将,却不像哥舒翰那样身材高大凶猛,反而生得颇为俊雅。他眼如丹凤,凤眼上是一双卧蚕眉,唇方口正,髯长一尺,天庭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