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7节 (第1/6页)
—— 李谕回到纽约时,刚到第五大道的实验室,就看到有人正在等着自己。 吕碧城给他介绍:“这位唐先生,连着四天了,每天都来等你。” 李谕纳闷道:“唐先生,您找我有什么事?” 对方见到李谕后似乎很兴奋,“李谕先生,见到您太令我激动了!我叫唐建章,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 现在找到个哈佛的学生还是很难的,李谕同他握手道:“是个人才啊。” “在您面前,我哪敢称什么人才!”唐建章客气道,“我最欣赏的一名同学,对您也夸赞异常,对了,他还曾经帮您起草过法律合同。” “哦?”李谕来了兴趣,“你认识富兰克林?” 唐建章说:“是的,我们是同学。” 这位唐建章是个比较低调的人,在美国获得了硕士学位,后来竟回国搞起了乡村建设。 那可是民国时期哎! 只能说太超前了…… 话说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开会,小罗斯福在和蒋校长夫妇会谈时,还询问了自己当年好友唐建章的情况。 小罗斯福告诉蒋校长夫妇,他与唐建章是哈佛大学同学,在他身上受益匪浅。 当时蒋校长并不认识唐建章,这时才知道在一座小小的重庆古镇上,竟然还藏着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民国时期,留美并且拿到优秀硕士学位的人,回国后绝对能成一方人物,他竟然甘于平庸,更让蒋校长感觉是个隐士高人。 于是蒋校长回国后派专人拜访,表达了委以重任的意愿。 只不过唐建章虽然有美国总统的亲自推荐,仍然两次拒绝了蒋校长的offer。 实属不简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