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么伸冤 (第1/5页)
文华殿中,随着天子的一声令下,数十名锦衣卫一拥而上,将殿中的十几位勋臣押了出去。 廷杖最初始于汉代,但是真正成为一种制度,却是在明代。 从洪武到正统,除了太宗皇帝忙于北征,没怎么动用过廷杖之外,宣德,正统两朝,皆有大臣受廷杖。 尤其是王振当权的那几年,之所以能够让朝臣闻风丧胆,靠的就是廷杖之刑。 那个时候,别说是普通的大臣,就算是尚书侍郎,王振也是照打不误。 所以在大明,进谏是一件颇有风险的事情,真正是要豁出命才敢做的事情。 当然,人都是健忘的。 随着王振死于土木,当今天子登基之后,仁慈怀柔,德泽群臣,已经让很多人忘了,冒犯皇权的后果是什么。 看着匆匆从殿外赶来的东厂提督舒良领旨出去监刑,在场的老大人们脸色颇有些复杂。 眼前的场面,着实让他们不知道该用什么情绪来对待。 从洪武到宣德年间,廷杖都没有什么政治意义,只是和禁足,罚俸一样对犯了错的朝臣的处罚。 但是从正统年间开始,因为王振动辄以廷杖来打压言路,惩罚弹劾他的朝臣。 所以廷杖开始逐渐被朝臣们当做为国牺牲,敢言直谏的标志,受了廷杖的大臣,只要不死,在士林当中的风评会骤然提升。 然而现在,同样是因为进谏被廷杖,对象却是一大帮勋贵,这让老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