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5节 (第5/7页)
东西搬上码头,苏泽拿起箩筐中的一支鸟铳。 这些鸟铳长短不一,甚至型号都有些不一样,也不知道张海虎是从哪里搞来的。 不过苏泽又不是官方采购,也不在意这批货的来路,这年代又没有成熟的工厂生产流程,更没有品控这种说法,就算是同一批货生产出来的鸟铳也有可能长短不一,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这把鸟铳足足有一米五这么长,苏泽这样的身高都需要双手才能拿起来。 从这个长度看,这一批应该是进口货。 大明朝在双屿岛之战后,也开始自行仿制鸟铳,不过大明朝的鸟铳筒长更短,装药量也更小,而且一般都没有抵肩枪托。 至于为什么大明朝的鸟铳要这么做,按照苏泽导师的说法是应该是冶铁工艺的落后,为了防止炸膛,大明工匠不敢制造更大用药量的鸟铳。 为了节省材料,自然也不需要那么长的鸟铳筒长了,而因为装药小,后坐力自然也要小,也就不需要抵肩枪托了。 后来戚继光在戚家军装备鸟铳的时候,就不喜欢大明火器局发下来的鸟铳,更喜欢从倭寇手里缴获的“倭铳”和“洋铳”。 甚至一些地方团练自己打造的鸟铳,质量比朝廷的还好。 鸟铳的外观结构已经和现代步枪差不太多了,木质肩托,长枪管,前后准星,甚至连扣发扳机都要有了。 不过现在的撞击式的雷汞火药还没发明出来,所以扳机上扣着的是一根燃烧缓慢的火绳,在需要作战的时候点燃火绳,一旦扣动扳机,火绳就会被压入火药口,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