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唢呐的人_第1章 从师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从师篇 (第6/7页)

盘rou。亲眼看着你吃完以后,再给你收拾包袱,送你出去。”

    4.

    赵光明和父亲一起离开了故居,正式踏上了他们的拜师之路。

    沁阳在豫西北地区早有“唢呐之乡”之称。清朝末期,沁阳城联盟街的董家、贾家均为唢呐世家,发展到现在,主要分为分为两大派系,以沁河为界,北派有张家、贺家、马家,南派则以城内贾家为主。两派吹奏风格各不相同。数百年来,南北两派争奇斗艳,让沁阳唢呐盛极一时。

    为了凸显这门艺术的文化造诣,让更多人见识并传承下去,怀庆府为此创建了“金鼓会”。每年农历九月廿三这一天,各地的唢呐吹打班都要到此聚会比赛。

    其中,演出类型也分为四台,八台,以及独奏。四台是四个人就着一张八仙桌吹唢呐,八台则是在此之上加上笙,二胡,笛子,鼓……比四台难吹,但气势很高。至于独奏,就是唢呐班每个学徒都向往的,只有班主会的《百鸟朝凤》等。接客,也就是请唢呐班前去演出的主家,要是另外再多出点钱,他们还会夹杂着民间的一些杂耍,比如口中喷火,小锣(去下唢呐的长管,只吹咪儿)等。

    他们大都采取父带子、孙,带班传授,在豫西北及晋东南地区影响较大。

    但是,再有几个月就是“金鼓会”,沁南贾家一派的班主-----贾步忠门下却走了几个徒弟。

    为了不输给其他的唢呐班,贾步忠这才打破传统惯例,对外招收新人学徒,就是到时候派不上用场,也能震一下场子,不至于逊色他人。

    赵光明父子这回要见的,正是这位班主。

    他们跨过一条国道,磨破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