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_第六百二十三章 盱眙(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三章 盱眙(下) (第1/6页)

    五天以后。

    宝应县城。

    中唐时候,此地本是楚州下属的安宜县。肃宗大行,代宗皇帝登基前后,当地有人向朝廷献定国宝玉十有三。因为代宗皇帝曾为楚王的缘故,这被朝廷视为祥瑞,新皇登基,遂改元“宝应”。安宜县也就改名为宝应县。

    大宋开国以后,定都开封,而仰赖南粮,每年调入开封的粮食高达六百万石之多。汴渠、淮水、运河沿线的城池都因此而富裕。可惜后来大宋丢了中原,这条漕粮路线就此废弃,而黄河又频繁决堤,导致河水入淮,淮河流域随之水灾不断。宝应县的百姓只能不断加高圩堤,与水争地,饶是如此,县城附近如今也是湖泊环绕,大水连绵。

    宝应县城成了四面环水的城池,反倒凸显了在宋金两国之间,控扼淮东军事走廊的地位。于是这些年来元气渐渐恢复,甚至不少本该去楚州上任的官员们,也时常流连此地。

    这一日里,宝应县的父母官贾涉不知从哪里公务回返,正一熘烟地走过了南大街,进了城南有名的园林,径往八宝亭去。

    这位贾知县总治一县民政,在地方上算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但他喜爱和寻常百姓往来,没什么架子。所以百姓们见到他,都愿意打个招呼。

    今天却不行。

    皆因贾知县满脸晦气神色,左右眼眶都有大块的乌青,像是被人噼面痛殴了两拳也似。

    于是谁也不敢去促他的霉头,直到他转进八宝亭后头的水榭坐定。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商贾轻裘缓带入来,见了贾涉,顿时失笑:“县尊,你这是怎么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