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古回今_第376章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6章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 (第1/4页)

    经筵,分大经筵和小经筵。

    大经筵每月一次,朱翊钧登基后,定在初九日。这是大讲,也叫月讲;一个月剩下还有八场经筵,称为小经筵,简称日讲。

    日讲时,除了内阁、翰林院和礼部等文臣,余人概不参加;

    但逢大经筵月讲之日,京城所有的王侯勋贵,以及大小九卿,翰林院侍讲侍读,十三道御史,六科言官等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列班参加,入殿站在两厢侍听。

    讲毕,皇上循命鸿胪寺赐宴,也就是所谓的“吃经筵。”

    今儿个是十月初九,又是一个“吃经筵”的日子。

    经筵举行的所在地:文华殿。

    水墨恒参加了。这是他从荆州城回来,第一次参加经筵。张居正与其有约,待经筵完毕后,要一起面见小皇上,就荆州城方面的事宜作一个汇报。

    进讲官的名字,叫作于慎行。

    于慎行比张居正恰好小二十岁,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的进士。中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

    储相之才。

    因那一年京试的主考官是张居正,按士林规矩,当年所有录取的进士都与张居正存在着师生关系。

    三十岁在大经筵上充当皇上的日讲官,这在大明王朝很少见。因为日讲官都是翰林院年高资深的老学者,而于慎行二十多岁便开始做这个事情。

    这主要得座主张居正的青睐,否则即便于慎行才能再高,也享受不到这个殊荣。

    只是,于慎行的文学成就要远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