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社论 (第1/5页)
“周报”的意思大家不懂,大唐没有“周”这个时间单位,但是从京兆府内部传出的消息,京兆尹房俊是按照每七天一期来发行这份报纸。 赔掉五百贯,一个月就是两千贯,一年就是两万五千贯…… 可是这个数字在一般人看似巨大,与房俊动辄百万千万贯的生意差距又着实不成比例,大家只能暗骂一声:真特娘的有钱任性! 任性吗? 房俊不觉得。 因为这远远不是他预期之中《贞观周报》的规模,早在年前,一套套的印刷活字便经由驿站运往大唐所有有房家生意驻扎的城市,然后每一个城市都会成立一个报社,将《贞观周报》发行天下。 最初的预计,他要将《贞观周报》的发行量推动到全国的十万份! 按照长安人士的估算,房俊每年将会赔掉二、三十万贯的巨款…… 事实上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竹纸的造价远远没有外界流传的那么昂贵,人们更没有认识到活字印刷术的便捷和低廉。实际上《贞观周报》的成本也不过就是五文钱左右,房俊有的是办法使之成为cao纵舆论导向之利器的同时,亦成为一大敛财的法宝…… 当然,与孔颖达的文章相比,已经没人去在乎什么钱财了。 这是一个知识嫉妒匮乏的年代,亦是一个信息传播极其缓慢的年代,读书基本靠抄,一本大儒注释过的书籍典册会轻而易举的成为一个家族的传家之宝,非是嫡传子弟不能读阅…… 关中儒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