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金砖入窑 (第3/4页)
泥土,这就很好处理了。 他有着大师级的练泥水平,活泥巴自然不在话下。 浸水将粘土泡开,直接上搅拌机,搅拌的差不错了,在上和面机。 这样他也不用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了。 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就到了关键的时刻。 这时,陈文哲就要小心了,他一点一点的把所有炼制出来的泥,在手中全部过一遍。 这样最后烧制成砖的时候,才能避免金砖里面还存着气泡。 最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接着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 然后阴干砖坯,这个其实和烧瓷的晒胚差不错,但是要求更加严格。 当然,也不用如同古代一样,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 这个全凭经验,什么时候阴干,阴干到什么程度,都是有一定标准的。 用上手段,这一过程其实很快,最简单的就是加快通风,这一点,在现代人看来,实在是太简单了。 有经验,就不怕出现问题,所以,这一步陈文哲也不过是比烧制普通砖,多耗费了一倍的时间。 有了合格的砖胚,接下来的烧制就比较麻烦了。 在古代,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 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 这可得是夸张了,去潮气不要说熏一个月,有经验,用不了一天就可以完成。 至于劈柴烧一个月,也有点夸张了,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