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草入三昧,行书无对 (第1/4页)
宋在建国之初,即仿唐开元之制,铸“宋元通宝”,背面常有星、月标记。 公元976年,宋太宗赵炅继位,年号太平兴国,铸了与宋元通宝形制相同的太平通宝。 淳化元宝铸行五年后,宋太宗又改元为“至道”。 这一时期他铸“至道元宝”,太祖铸宋元通宝,太宗铸太平、淳化、至道,这四种货币被称为宋初四钱。 “淳化元宝”四字亦由宋太宗亲笔所书,开了皇帝御书钱文之先河。 五台山也是佛教名山,到了宋初,佛教逐渐恢复。 宋太宗于是在五台山建造了太平兴国寺,铸造了金铜菩萨。 我们见到的淳化元宝背面之浮雕造像,以及祥云、莲花图案,都显示出了极为浓郁的佛教气息。 这些淳化元宝金质供养钱,也是宋初的统治者扶持了佛教发展的一例明证。 北宋初年的文学家王禹偁,曾经写过一首咏泉诗。 “谪官无俸突无烟,唯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 此诗非常直白地表达了,他对御书钱的喜爱、推崇和称赞。 而其中有一句,则专门表达了其对宋太宗淳化元宝钱文书法之赞赏:“尽返鹊回鸾之法,掩天龙地马之名”。 淳化元宝一书三体钱既是年号钱的鼻祖,也让钱币文化的历史上出现了对钱。 宋代自淳化御书三体钱以来,便出现了无钱不成对的现象。 除了这些比较珍贵的金币,宋代还有对钱。 这是指同文的三枚,或者两枚钱币。 在形制的方面,比如穿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