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绝境_人性的本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性的本质 (第16/50页)

久之,小张的椅子因负荷过重,呈摇摇欲垮之态。一天,膘肥体壮的副科长大李来到那张办公桌前,悠悠然地往椅子上一坐,只听“咔嚓”一声,大李险些坐在地上。小张的椅子坏了。大李心想,这张椅子虽然坏了,但看起来还是完好无损,为了不让它坑害别人,他写了一张醒目的大纸条贴在椅子上,上书“椅子已坏”。时隔不久,公司经理来到业务科想坐在那里了解工作,一见“椅子已坏”几个大字,心想,这一定是小张不愿意让大家霸占他的位置而摆的空城计,就不以为然地大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坐,结果可想而知。以后的一段时间,每个人走到那个位置时,都抱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想法照坐不误,结果是受害者与日俱增。后来小张突发奇想,将这句话改成“椅子已修好”,于是再没有人去坐了。

    初读孙淑忠同志的这篇短文,我只是微微一笑。笑过之后,我却想到了心态这个问题。所谓心态,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比如对待这“椅子已坏”几个大字,我们有两种观念去对待,一种是,这是人家善意的提醒,这椅子已坏不能坐了。这种心态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另一种是,人家故意贴这样的纸条,恐吓人家不去霸占,好留着自己坐。这种心态应该是负面的,消极的。常理上,应该大多人心态正常,也就是说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占多。可结果,却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我们看看周围的事例,老人跌倒了没人敢去扶;人被车撞了,肇事司机跑了,围观者众多,却没人敢送伤者去急救;如此等等。我们就知道,贴“椅子已坏”出现这样的结局并不是孙淑忠同志的艺术夸张。

    一个人的心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想法。良好的心态,是和谐社会的保证。如果我们大多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