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绝境_人性的本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性的本质 (第22/50页)

读过初中的“乡巴佬”做人做到这个份上,其所走的道路曲折是可想而知的。

    他说他刚成名的那会儿,给文学青年讲座的时候,很实在地介绍自己。接着,他才讲他的文学经历。他讲得很土,很实用。可是,下面的人不买他的账,根本没人用心听。他接连两次讲座失败。他的经纪人对他的一意孤行很不理解。第三次讲座,他是在一所名牌大学里,他试着用经纪人的策略开讲,结果效果还真出奇的好。其实,他讲座的内容跟前两次一次,讲的是自己如何在乡土散文这个路上的历程。但切入主题前,他按照经纪人的设计,先引用了一些外国知名作家书中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经纪人整理出来让他硬背下来的,而这些书是什么样子他并不知道。经纪人对他说,这些书听课人大部分人肯定也没看过。正因为这样,你用“洋气”拉起“虎皮”,人家才会认为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后,你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苍山风骨征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洋气”和“土气”的运用自如。

    乡土作家的优势是厚重的生活经历和乡土语言的组织能力。可是,在讲座的时候,却要用自己的弱势作为“虎皮”引发听者的兴趣,并在讲座中偶尔插进高深莫测的话,以威震听众,这到底是主讲人的悲哀,还是听众的悲哀?不管是主讲人的悲哀,还是听众的悲哀,我认为作家的做法无疑起到了应用的作用,这告诉我们,有时候,好的产品也应该讲究包装。

    一个让我感动的细节

    一个靠稿费养家糊口的码字工最关心的自然是稿费。别看码字工日不晒,雨不淋,却字字是自己的心血。但是,有些报刊却并不尊重码字工的劳动,发了人家的文字却不肯付一分钱。我初次遇到这样的事很愤怒。那是一家省级报纸,前两次发我的文字给了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